😃 近30年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生产力的巨大提升。从商业主体的角度来看,新商业的价值生产效率、价值生产方式、价值流动途径、价值消费逻辑都已不再是工业时代的商业可以与之相提并论的。

 

🏃‍♂️ 互联网在中国疯狂地奔跑。中国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在世界范围内属于非常先进成熟的水准,计算、存储、带宽等这些决定商业业务创新和用户使用体验的核心指标已属于领跑世界的第一梯队。

 

🌍 事实上,如果你在欧美等国实际体验过就会发现,当地的互联网渗透覆盖、接入速度、应用水平较国内已有明显差距,部分发达国家的互联网成熟度甚至不及国内5年前的水准。

 

🚀 完善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上层的商业运营提供了丰富的技术支持,让各种商业模式的生长和进化成为可能。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如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经历了各自曲折的演进道路后,成长为世界级的互联网玩家。

 

🔗 互联网巨头进化出独特的互联网能力集。这些巨头初期的业务绝大部分集中在虚拟空间中,即所谓的线上业务,而较少与线下实体业务产生联系。在互联网的“上半场”,这些巨头每天都在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

 

😰 由于没有互联网的商业边界,业务和商业模式都不明确,从而导致互联网企业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在摸着石头过河,甚至有时候连石头都没得摸就要去过河。互联网企业所有的创新尝试只有一个目标,就是生存下去。“今天很残酷,明天很残酷,后天很美好。很多人死在了明天的夜里”。

 

🌟 幸存者除了幸运,还会在生存挣扎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核心技能和知识。“互联网+”引发了互联网巨头将能力从线上向线下渗透的浪潮。互联网企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存储等核心能力上逐步外化,通过更加简单的接口和完善的场景解决方案,对诸多行业进行了充分的赋能。

 

🛒 一大批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的“翅膀”开始了新一轮的腾飞。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