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逻辑中,价值传递是线性思维,主要由工厂生产和市场销售两部分组成。价值链条的起点是工厂购买原材料,通过生产流程最终形成产品。产品通过市场销售传递给消费者,形成价值消费,产品所有权转交给消费者,价值链条结束。商家的利润来自于价值消费和价值生产之间的差价,提升利润空间的方式依赖于降低价值生产的成本以及市场销售过程中的费用。然而,传统商业逻辑以厂商为核心,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1.产品设计是否真正符合目标用户的真实需求?2.产品售出后,用户的使用反馈是否被持续且有效地收集?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这种商业逻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产品不再是价值变现的唯一来源,而是企业保持与用户持续连接和实现持续价值变现的媒介。新商业逻辑从原本的线性价值交易,演变成为持续创造价值的正向循环。用户与企业完成交易不再是价值传递的终点,而是企业对用户产生持续服务的起点。在用户的使用过程中,企业不断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可以明显增强用户黏性,同时创造更多新的利润点,优化盈利模式。此时对用户产生价值的,不再是产品所有权本身,用户价值来源于产品的使用权以及与其相关的增值服务。随之而来的是,交易的核心也会从产品所有权向产品使用权转变。

 

在互联网行业,出售使用权已经变得非常普遍。由于互联网产品本身的独特属性,产品所有权难以被出售,用户无法购买产品的原始代码,买到的其实是产品提供的服务与价值。例如,用户花钱购买QQ的会员资格,获得的是QQ会员的身份以及相关服务与特权,然而产品所有权依旧归腾讯所有。用户花钱购买游戏中的装备物件,获得的是在游戏中装备的使用权,但该装备的对应代码依旧归属于游戏公司,没有发生所有权变更。在实体产业中,比较常见的出售使用权的形式是商家提供的服务与权益。大型商场经常出售会员卡,顾客在购买会员卡的过程中,发生所有权转变的只有实体卡片本身,但对顾客真正产生价值的是获得会员身份后可享受到的折扣、积分、返利等会员权益的使用权。在互联网+行业,尤其是共享经济当中,出售使用权的应用非常广泛。从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到共享充电宝,用户购买到的都是实体产品的短暂使用权,实体产品的所有权自始至终都没有发生任何改变。

 

新零售升级的策略就是从出售所有权到出售使用权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能够增加企业与用户的持续连接,还能够创造更多的利润点和优化盈利模式。通过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增值服务,企业可以增强用户黏性,实现持续价值变现。在这个新的商业逻辑下,产品不再是唯一的价值来源,而是与用户建立持续的关系和提供持续的服务的媒介。售卖使用权成为了企业与用户交易的核心,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商机和发展空间。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