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浪潮的到来,社交电商得到新的发展,社交电商以其较强黏性、互动性、精确用户细分与巨大商业潜力以及较低营销、时间成本迅速发展起来。本文基于社交电商特点,对“互联网+”浪潮下当前社交电商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互联网+”浪潮下社交电商市场前景。
一、社交电商概念
在当前以互联网为依托进行社交活动日趋普遍,在很多互联网用户日常生活中,微博、微信社交成为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交电商具体来说,就是借助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对商品内容进行传播分享,引导用户对商品购买或消费的行为。
从消费者视角看,社交电商与其购物行为的息息相关主要体现在购物前对店铺和产品进行选择、购物中实现与卖家交流互动和购物后消费者形成的消费评价及购物分享。
从电子商务企业视角看,在电子商务活动中对社交网络进行运用,主要目的在于加强与用户沟通交流,促进产品更加顺利地推广和销售。
从社交网络媒体视角来看,其对电子商务开展营销,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推广、销售电子商务企业产品获得相应广告利润。
二、社交电商产业链模式特点
1.黏性大、互动强
相对单纯性电子商务,社交电商具有鲜明社交性质。买卖双方处于商业行为中时本质上具有利益对立性,较难在消费过程中建立信任关系,而社交电商则可借助其社交性质,提升买卖双方信任感。社交电商所利用的,是人们在社交生活中更偏向于信任熟人购物评价惯性,可对用户族群进行精准定位,并通过社交群内口碑,提高用户认可与忠诚度,从而使商品获得更高转化率与更高复购率。在收入不断提升的今天,除生活必需品外,消费者开始越来越多地对自己喜欢的商品进行购买,很多商品并非单纯地为满足消费者某项刚性需求,是一种能够提高消费者生活品质的存在,消费者对该类产品的选购,并不具备定期性,往往购买于生活闲暇空隙,通过社交平台注意到这些商品后才会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发生购买行为。
2.用户细分精确
社交网站是面向用户而建的,用户通常都会拥有自身群组,可在不同讨论组中对信息与感想进行发布,通过社交网站群组划分,商家即可轻易地接触到大量用户层,对用户兴趣、爱好和习惯等信息有所了解,进而可对更精确的营销计划进行制定。社交电商的互动性,与传统电商推行的单项搜索相比,可有效地指导消费者对个性化非标性商品进行购买,在电商转化率上远远超出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平台本身在电商转化率上可达到6%-10%转化率,尤其社交平台上的顶级网红在电商转化率上可达到20%,而传统电商转化率却不超过1%。
3.商业潜力巨大
在社交网络上,汇集了大量真实人群,丰富的人脉资源给社交电商发展带来了巨大商业潜力。社交网站中用户都有或多或少好友及粉丝,在互联网中他们都是潜在的消费群体。这些用户除会对网络购物全程进行参与,还可能对各自购物体验进行发布和分享,从而担当其网络“导购员”,在社交电商中不自觉地为其他潜在消费者解答“买什么”以及“在哪买”等问题,对那些尚未形成明确消费需求的用户产生激发作用,激发其消费需求,提高社交电商转化率。
4.营销、时间成本低
我国电商巨头存在明显的“中心化”特点,社交电商系统大量消费者与商品被汇聚在电商巨头掌握中。
从网购市场来看,仅阿里所占份额即达到78%;从网络购物端来看,仅移动购物市场所占份额即达到82%。这些电商巨头往往通过竞价排名及主页展示位等方式对商家较大额度营销费用进行赚取,这些成本大部分最终需要消费者加以承担,且商品繁杂的搜索类目等又会导致消费者购物时间成本提升。社交电商平台则可对多个流量入口进行开创,每个入口可以与特性消费场景对应,并匹配相应消费群体,实现精准营销,降低消费者消费时间成本;与此同时,这种“去中心化”模式,还能降低电商营销成本。
公安部在16个城市试点基础上,在全国分两批推广机动车检验标志电子化,为机动车所有人、驾驶人以及相关行业和管理部门提供电子证照服务。